国家二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
门诊预约电话
400-993-7120
关注我们
微信订阅号
新浪微博
心理健康
日照康颐心理医院 > 健康园地 > 心理健康 >

“习得性无助”|为什么你越焦虑,越不想努力?

2023-06-27 15:28:58 来源:日照康颐心理医院

   我们总相信努力会有回报,因为有希望,所以去努力。

  但你会不会有这样一段时间,明明不甘平凡,但也提不起劲去努力? 明明不想再丧下去,却又没有力气去改变,我该怎么办?

  这其实是一种“习得性无助”。“习得性无助”是一个心理学概念,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。当时,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,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,只要蜂音器一响,就给以难受的电击,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。多次实验后,蜂音器一响,在给电击前,先把笼门打开,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,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,这就是习得性无助。后来,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,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。我们会发现,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般,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或多件事上持续的受打击,会形成“这件事,我无论如何都不好”或“我是一个糟糕的人”的感受,也因此,选择放弃挣扎和努力。 而这种失败的感受会进一步泛化,造成“我这也做不好,那也做不好,无可救药”的感受。

  当人们得到习得无助感时,通常会从三个角度来处理问题:1. 个人:他们也许会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,换句话说,倾向于针对问题来内化自己。即:都是我的问题,才导致事情做不好。2. 普及:他们也许会认为问题影响了生活中每个层面。我是个没用的人,什么都不好。3. 永恒:他们甚至会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。即:无论我怎么努力,都没有用。事实上,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,不是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好。只是,从个人、普及、永恒三个角度,都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不可改变的因素。

  为了避免进入“习得性无助” 状态,你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方法:首先,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: 当我们意识到,陷入习得性无助主要是因为归因方式出了问题,要学会更加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。比如,当你在工作中,遇到工作效率低,令部门同事叫苦不迭,你可以想当然地认为,是自己笨,做不好这项工作。 但,也可以客观的分析: 自己刚刚到这个部门,业务跟之前从事的工作相差甚远,需要熟悉;可能自己太追求完美,希望每个细节都做好,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;这样客观分析过,便能对症下药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,而不是一味进入“我不行”的习得性无助状态,不可自拔。 二、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,寻找“完成”一件事的确幸。我们中的大多数人,并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习得性无助,而是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领域,比如: 有人成绩不好,会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,在学习这件事上习得性无助;有人谈恋爱频频受挫,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,在恋爱这件事情上,习得性无助…… 当你意识到自己处于低能量、自我认知较低的状态下,不建议去直接挑战自己认为不可控的事,而是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入手,寻找成就感,以及“可以做好一件事”的控制感。其实,人的成就感是可以迁移的。当你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,获得喜悦感,更有能力去挑战自己认为无助、无望的事情。

  最后、对习得性无助的领域,适当地降低预期。当你对某一个领域已经产生了无力感,在之前多次的尝试中已然挫败,而如今又不得不面对的时候。要记得,千万不要逼自己把这件事做好,因为,这样很容易因为高要求,而进入新一轮的挫败。适当地降低预期,找一个容易开始的部分先去尝试。 把对自己的责备“我就是做不好”变成“我可以做点什么呢?” 思考方式变了,从被动的陷入悲观情绪到主动寻求解决方式,这个过程中,无助感就会相应减少。事实上,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以及让自己感到无力的领域,当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分析失败、正确归因,并辅之以相应的解决方案,就不会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恶性循环。 尝试换一个角度,寻一条新的路,会有新的景致与希望呈现。 要知道,“你”才是自己最好的解药。

版权所有 日照康颐心理医院 地址: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路519号 交通指南>>
电话:400-993-7120
院长信箱:rizhaoky@aliyun.com 备案号:鲁ICP备2023017553号-1